菠菜广告投放平台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新闻动态

精准“揪”出肿瘤,眉山首台“查癌利器”PET/CT投入使用

发布时间:2025-10-26 本文来源:菠菜广告投放平台 浏览量:

10月26日,眉山首台PET/CT在菠菜广告投放平台正式投入使用,并成功为一名咽喉不适患者完成首例检查,查出高度可疑的肿瘤病灶。这标志着眉山在肿瘤早期精准诊断方面迈入了新阶段,患者在本地即可享受到高端医疗服务。

ScreenShot_2025-10-30_102917_038.png

PET/CT,被称为“查癌利器”。它将PET功能代谢显像技术与CT解剖结构显像技术融为一体,实现1+1>2。在肿瘤诊疗领域,它能在早期筛查中精准发现病灶,在治疗前帮助医生明确肿瘤分期,在治疗过程中实时评估疗效,还能在治疗后密切监测是否出现复发,为肿瘤诊疗全流程提供关键支撑。

PET/CT是如何精准“捕捉”肿瘤细胞的呢?“肿瘤细胞通常比正常细胞‘活跃’得多,对能量的需求异常旺盛。”PET/CT中心主治医师唐钊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,“我们在检查前会给患者注射微量的放射性葡萄糖显像剂。肿瘤细胞就像一个‘贪吃的孩子’,会大量抢夺并‘吃掉’这些糖。吃撑之后,它在PET图像上就会发光,从而被我们精准锁定。”

不少患者也有担心,“注射的显像剂安全吗?”“检查带来的辐射量会不会很大?”“检查后辐射多久能排干净?”唐钊回应,显像剂18F-FDG是通过临床验证的药物,所含的氟和葡萄糖类似物FDG均为人体正常含有物质,辐射剂量极低,代谢快。一次PET/CT检查辐射剂量约8~15mSv(国际辐射安全标准100mSv),相当于一次腹部增强CT。检查后2小时体内放射性已大幅衰减,周围1米处辐射剂量降至0.01mSv/h以下,相当于乘坐飞机2小时所受的辐射。20个小时后,辐射基本完全消失。

随着PET/CT投入使用,有市民进一步产生疑问:PET/CT和我们常说的CT有啥区别?是不是以后都不用做CT了?

唐钊介绍,二者在功能和适用场景上存在明显差异。PET/CT能同时显示病灶的代谢活性与解剖结构,即便在病灶处于代谢异常的早期阶段(毫米级大小),也能精准发现,且一次扫描即可覆盖全身,能更全面地评估肿瘤是否发生转移,在肿瘤精准诊断中优势显著。而常规CT主要用于显示病灶的解剖结构,比如病灶的大小、位置等,对于微小病灶或处于代谢早期的病变,识别难度较大,更适用于局部部位的检查。

至于“是否以后不用做CT”的疑问,唐钊明确表示:“并非如此。PET/CT和常规CT谁也不能替代谁。”在临床诊疗中,对于一般病症,医生通常会先使用常规CT进行初步筛查和诊断;只有当需要进一步了解病灶的生物学特性(尤其是怀疑存在肿瘤时),才会建议患者进行PET/CT检查,通过两种设备的互补,为患者提供更精准、高效的诊疗服务。目前PET/CT检查费用大致在3000—6000元区间,具体费用根据患者的检查需求。

返回头部